《幸福席座》
易北河畔的翡冷翠綻放著絢麗的容顏
旅人慢步穿梭在茨溫格宮、塞柏歌劇院前
鏡頭一路且唱且歇
行吟坐詠,流金夢影
緬懷薩克森王國的輝煌風采
歌頌日耳曼民族的光榮優雅
終於,不甘寂寞的暖陽在晚上9點半睡去
刻意的挑了一個金髮環繞的圓桌
只為了聆聽
沉甸的鐘聲撞擊著澎湃的心跳
華麗雕琢的聖母教堂䥴刻著戰火的勳章
隔著一條石板路,我坐在一首意境清昂的詩裡
以亮燦燦的星夜為蓆座
以比手劃腳的肢體為標點
浪漫的助詞,用一種嬉鬧的速度
冉冉漂浮在茉莉花茶上
露天咖啡座前的德國人,訴說著陌生的文字
德勒斯登的夏夜,就這樣飄落一桌的淡淡幽香
100個經度外的你,正做著香甜的夢境吧
千年之後,當歲月斑駁了美麗
請你記得把這永恆的璀璨,定格
讓記憶在歷史的洪流中泅泳
縈迴
易北河畔的翡冷翠~德勒斯登
(以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網路、《德國玩全指南》)
德勒斯登(德語:Dresden;索布語:Drježdźany,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位於德國東南方的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只有30公里 ,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 ,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 ,離西北方薩克森州另一個大城市萊比錫100公里 。它原是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擁有數百年的繁榮歷史、燦爛的人文藝術。古堡沿著易北河畔櫛比鱗次,建築壯觀華麗,這些大多出自建築家波貝爾曼和雕刻家貝爾摩塞爾的共同傑作。
腓德烈奧古斯都一世(奧古斯都強王,1670-1733,Augustus the Strong) 是德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雄才大略、欣賞藝術、享受生活,喜愛美酒、美女、宴飲之樂,生了三百多個孩子。奧古斯都身兼薩克森選帝侯及波蘭國王,一生中雖然大多時間待在波蘭,卻特別情鍾德勒斯登,所以在他及兒子在位期間,成就了德勒斯登最輝煌的城市景觀,也使這裡成為德國東部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德勒斯登 不但是王宮貴族休閒娛樂地,優雅的城堡風貌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更贏得「德國的佛羅倫斯」之美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勒斯登是德國照相機、鐘錶製造和高級食品的生產中心,可說是德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在二次大戰末期,西元1945年3月12日 這天,德勒斯登美麗宏偉的巴洛克式宮殿、教堂以及貴族宅邸,慘遭空襲,一夜盡毀。這座戰後重生的古城,到西元2006年剛好建城八百年,整修工程也陸續完工 ,在易水河畔的聖母教堂、宮殿、劇院、博物館全都按原有面貌重建,再度展現昔日的輝煌風采。
現今的德勒斯登是德國薩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國東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擁有許多研究人員,被稱為「德國矽谷」。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學之一,2012年名列德國11所精英大學之一。德勒斯登同時是歐洲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2002年被列為歐洲綠化最好的大城市,有三分之一地區被森林覆蓋。
浴火重生的德勒斯登再度成為一個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
一、德勒斯登城皇宮
薩克森(Sachsen)王國(1806-1918),前身為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國之一,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只是個有選帝權的附庸公國,千年來一直尋求獨立未果,卻於拿破崙席捲歐洲時代解散神聖羅馬帝國,而取得獨立王國的地位。1918年後德國威瑪政權成立,則併入新政府的自由邦,現在則是統一德國的薩克森邦。德勒斯登自古就是薩克森的王宮所在地,現今則為薩克森邦的首府。在薩克森王國獨立前,奧古斯都強王就將薩克森選帝侯國帶領到極盛時期,在首府德勒斯登及郊區易北河沿岸,興建許多巴洛克樣式傑作的宮殿,包含德勒斯登城堡(Schloss Dresden)及宮廷教堂、茨溫格宮(Zwinger)、莫里茲堡(Moritzburg)、皮爾尼茲城堡(Pilnitz)等。
德勒斯登城皇宮(Resudenzschloss)是德國最代表性的文藝復興樣式建築之一,於十三世紀開始興建,直到十六世紀才完工。歷經戰火摧殘後,城堡外牆的《君王出巡》瓷磚壁畫幸運躲過一劫,這幅壁畫由二萬五千片麥森磁磚拼製而成,以薩克森君王事蹟為主題,是相當珍貴的藝術珍寶。德勒斯登城皇宮在二次大戰之後依原設計重建,二樓的新舊綠穹博物館展示奧古斯都強王收集的珠寶、琥珀,價值連城,另外還設有土耳其商會館、錢幣收藏館及珍貴文物典藏館。
二、聖母教堂
聖母教堂建於1743年,是德國規模最大的基督教教堂,1945年不幸遭英軍轟炸而摧毀,僅存的斷垣殘壁成了警惕世人戰爭的紀念碑。烽火過後,大家出動整理家園、炸毁的教堂,徒手協力搬運石塊,將一磚一瓦整齊的堆放在一起。展現德國人一絲不苟的精神。共產黨統治了50年,那些殘破的瓦礫也躺了半世紀。直到1992年德國統一後,才開始直展開了聖母教堂的重建計劃,重建工作終於露出曙光,他們利用廢墟現場蒐集的碎石塊,參考著照片和設計圖儘可能恢復原貌。「 若沒有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的天際線將無法完整。」重建期間每年耶誕節,人們手持燭光,參加神父在教堂廣場的祈福。歷經十一年後聖母教堂終於在2005年完工啟用,共耗資一億八千萬歐元(新台幣七十三億元),重建費用幾乎全由德國和歐、美各國的民間募款而來,聖母教堂成了戰後六十年歐洲和解與德國統一的新象徵。德國總統柯勒說:德勒斯登的成就鼓舞全德國,重建後的聖母教堂告訴世人,再也不要發動戰爭。
走進教堂,從中殿抬頭仰望,頂穹宛如盛開的花朵,瑰麗的花瓣一片連著一片絢爛綻放。教堂內,樂聲莊嚴肅穆,悠揚動人;教堂外,處處是露天咖啡座,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錯落有致的將這座城市妝點得活潑燦爛。
三、塞柏歌劇院
塞柏歌劇院位於劇院廣場上,以建築師哥特佛利德‧塞柏(Gottfried Semper)為名,山型建築的外觀均衡穩重,有著新文藝復興式(Neo-Renaissance)的華麗美感,這兒不僅是音樂殿堂,更是建築傑作。西元1841年,歌劇院在塞柏指揮下動工,但186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座美麗的歌劇院,隨後民間的重建呼聲四起。塞柏基於對建築的熱忱,決定接受徵召投入重建工程,為歌劇院繪製設計藍圖,起用自己的兒子曼弗列德(Manfred Semper)執行。1878年時,父子聯手再度建造了這座完美的音樂聖殿。
自1895年完工落成以後,歌劇院同時也成為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Staatskapelle Dresden)的家。首演之作是德國歌劇鼻祖韋伯的作品《魔彈射手》,華格納在這裡任職指揮6年,許多作品皆在此上演,包括1842年首演的歌劇《黎恩濟》(Rienzi)、《漂泊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aender )、《唐懷瑟》(Tannhaeuser)等。隨後,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也來到此處創作多首管弦樂曲和交響詩,並選擇塞柏歌劇院作為其9部經典歌劇的首演場地,成就德勒斯登藝術殿堂響亮的聲名。
四、茨溫格宮
茨溫格宮(Der Dresdner Zwinger)位於德國城市德勒斯登,是德國的一個主要地標。這座聞名世界的巴洛克式晚期作品可說是歐洲建築藝術之冠,由建築大師馬蒂烏斯‧丹尼爾‧珀佩爾曼奉奧古斯特之令設計,於1709年至1732年間建造完成,雕塑由巴爾塔薩‧佩慕澤爾完成。茨溫格宮在1945年2月的大轟炸中被摧毀,在此之前,收藏的藝術品已經撤退。戰後,德勒斯登市民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重建茨溫格宮,以重建該市的榮耀。
這座昔日帝王的宴樂所,現在已經變成德勒斯登居民休閒娛樂的最佳去處。茨溫格爾宮殿的中間有一個大廣場,修剪整齊的草坪呈現特殊的幾何圖案,草坪中央立著四個高聳的噴泉,四周精細的石材建築是巴洛克風的洛可可精雕舊皇宮,帶有鍍金皇冠的冠頂城門是精緻奢華的代表典範,可惜此次參訪正值整修,無緣欣賞其雍容華貴的面貌。目前內部改建成博物館,有軍事歷史博物館、古代大師美術館、瓷器收藏館、數理館等。當初下令興建此宮殿的薩克森王國奧古斯特強王以及其後代喜愛蒐集麥森瓷器、14~18世紀的歐洲繪畫,和各類武器配件,如今這些蒐藏成為宮殿內博物館的展覽品,古代大師美術館內最有名的鎮館之寶為拉斐爾的《西斯汀納的聖母》。
↑柏林熊
↑德國豬腳
↑柏林圍牆
↑博物館
↑貝加蒙博物館
↑貝加蒙博物館
↑貝加蒙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