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淺聊蔣勳的《手帖南朝歲月》


     漫步在美館園區,看著地上的落英紛紛,選了張鋪滿落葉的椅子坐下來,抱讀蔣勳的《手帖南朝歲月》,抬頭望見台灣欒樹兀自繽紛一片,不禁感嘆花兒再美,終究會凋零。花的美,豔麗而短暫……。遙想著那段南朝的歲月,因為有人記載,因為流傳下來,而變成永恆的美麗。


這本書敘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也許是斷篇殘簡,也許是字跡漫漶,卻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文人間往來的書信,隨意的文體,隨性的書法,卻有著最私密的情感。「帖」中原始字句的曖昧迷離,若即若離,讓讀「帖」變成一趟充滿奇特魅惑的心靈旅程。


當代散文家中我最欣賞林清玄和蔣勳的文風,他們都有著軟性抒情的筆調、溫和良善的人文關懷與豐富厚實的美學素養,讀他們的文字,彷彿沐浴在大地之美的氛圍中。蔣勳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在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進修。著有多部藝術論述、散文、小說及有聲書,現任《聯合文學》社長,專事於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蔣勳在這本書中以《平復帖》揭開南朝文人書信手帖的序幕,佐以書信背景說明,既有文學的內涵,歷史的追溯,更有美學的品鑑。


魏晉南北朝在政治、社會方面充滿動亂、擾攘和不安,但在文學藝術、文化上卻展現出天泱泱以垂雲,泉涓涓而吐溜般自由開放、蓬勃發展的強韌生命力。在這樣一個民墜塗炭的時代,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相信文化可以傳承,相信手寫的斑斑墨跡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


「手帖」原是魏晉文人間往來的書信便條,最初並無顯著具備書法範本的功能。因為王羲之的手帖書信字跡秀麗脫俗,在他去世後三百年間,這些簡短隨意的手帖逐漸被保存珍藏,裝裱成冊頁卷軸,轉變成練習書寫、欣賞書法的範本。


在蔣勳介紹的這些手帖中,最令我動容的是《執手帖》:「不得執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愛,數惠告,臨書悵然。」只是想握一握對方的手,想感覺對方的體溫,卻因為距離遙遠而握不到,只能充滿遺恨。親愛的朋友啊!要對自己好一點,好幾次收到朋友寄來的書信,因為好朋友的關懷、安慰,更讓人感到惆悵感傷呢!蔣勳看著手帖漂浮如游雲的行草線條、句法之間,想念著遠方的朋友……那份思念彷彿煙嵐雲岫般迷離閃爍,卻又如雁尾波磔般拖曳著濃烈的渴望,讓人怦然不已。


蔣勳一邊還原著手帖背後的哀傷與美麗的故事,一邊融入他自己的生活情境:因為思念朋友,多看了《執手帖》幾次;因為想吃台南赤崁清晨的虱目魚腸,而念念不忘《張翰帖》裡的「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歲命駕而歸……」;因為在京都的高瀨川看著花瓣掉落,浮盪在水面,在凹窪處聚成花漚,不由得感嘆著花落如此,使人意亂心煩,而想起王羲之的《雨快帖》,好爽快的雨,好痛快的雨,思考著生命可以如此揮霍?如此暢快嗎?


蔣勳以他深度的美學素養、生活智慧,將寄寓著一段長達三百年南朝文人的情感心事,透過如流雲,如花信,如秋光的文字,展現出最率性真實的人生及書法之美。


〈本文部份字句取自原書〉



 


以下為書中精彩片段:


後代的人一次一次臨摹南朝手帖,其實不完全是為了書法,而是紀念著一個時代曾經活出自我的人物。


「帖」是文人在亂世裡一些小小記憶,絹帛殘紙上墨蹟斑斑,好像要頃刻化煙塵而去,卻使人讀後心情難以「平復」。


讀「帖」的時候常對江左風流人物有嚮往;但是,大江東去,歷史的確對任何個人都一無惋惜眷戀。


大概也因為那不可言說的感傷,日積月累,形成南方文人性格裡一種揮之不去的「謔」的玩世不恭吧!


簡短的書信背後是慘絕人寰的時代悲劇,不能承擔的生命傷痛,以及反覆無盡的虛無幻滅。


殘破斑剝的紙上,墨痕如煙,筆勢線條從容自在,平實裡透露了雍容與優雅,可見王氏家族子弟最好的教養與品格。


一個家族,在這樣的亂世,仍然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彷彿是在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我看《旃罽帖》,像秋日晴空一絲流雲,可牽可掛,可捲舒可伸展,也可以散到無影無蹤,只是記憶裡的一點執著。


養心殿這小小的暖閣裡的小小的「窩」,是真正乾隆自己的空間了。在簡單安靜的手帖旁邊,他才回來做自己了。


「靜佳眠」,像一根繞藤的鬚蔓,像一片無風中墜落的秋葉,像水波在土岸邊迴旋,像空氣裡一聲歎息的尾音。


「寒切」二字,草體流轉,像雪片在飄。映在日光裡,爛漫紛飛,像在心中飛揚迴盪不去的南朝的記憶。


東晉江左名士崇尚個人自由,書帖瀟灑自在,風行雨散,潤色開花,自有一種品格,是不能為權貴「題榜」的。


晉人真跡筆墨,線條收放間流暢灑脫,像正在綻放的花瓣;墨色在轉折處的濃淡變化與重疊,也如煙雲幻滅。





 



http://www.youmaker.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個太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