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民宅的人文風貌~
以左營舊城古厝為例(二)
左營舊城的古厝
左營舊城為臺灣第一座城,也是高雄最早的官衙所在,聚落歷史悠遠,也為鳳山縣治之所在,開發甚早,學風鼎盛,傳統古厝建築精美,也發展出高雄最早的聚落巷弄文化,這些庶民生活的閩南傳統建築呈現出多樣化的歷史軌跡,因軍事需要長期禁建,無形中保留了現代城市少有的傳統聚落,原存傳統三合院約130餘棟,集中在左營大路與蓮潭路從舊城北門出發,順著昔日最繁華的埤仔頭街到舊城城隍廟,繞過蓮池潭畔的文廟,接著左營下路到元帝廟,再往北走,這條路就是清代鳳山縣往台南府城最重要的大道。後來日本人在西邊開了軍道叫做左營大路,在左營大路和蓮池潭之間就是「左營庄」傳統聚落。
左營庄從北到南被幾條東西向的大巷及無數的小巷分隔著,構成網狀般的迷宮,古厝錯落其間,巷弄間有著一代代說不盡的故事……聚落裡儘是面寬窄、進深長的長條街屋,漫步於巷弄間,欣賞硬山屋頂、圓形馬背、各式瓦鎮、懸魚惹草,再看拱形或瓶形的古拙窗櫺、歷盡風霜的紅磚、門扇已斑駁的彩繪,讀一讀匾額和題聯,在在是後人了解舊日社會最真確的史料。埤仔頭文風之盛冠於全縣其他各地,如謝元音是乾隆壬申年第一名貢生,「七包五」的古厝仍存於城隍廟巷卅號內;再如埤仔頭街七十四巷十號曾貢生的「五包三」老宅,古趣盎然,又如林瑞璋是同治兩寅年「亞元」武舉等,多科第功名之家,今子孫仍為地方名紳。但很可惜的左營古老的大厝已隨著高樓的興建而拆毀,莫說九合院,就是五合院的古宅,也只有在埤仔頭、店仔頂與後等舊部落,各有四、五家外,已寥無可尋。
左營古厝的造形如同寺廟,脫離不了閩南系統。在建築的形式上,便以房子的中軸及最高大的一間為整個建築的尊長地位。在一個數代同堂的大家庭往往會建有數層院落,但從中軸和建築物的高度,就可看出家族的輩分。